群體免疫是什麼? 為什麼台灣COVID-19的群體免疫很難達成?

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是什麼? 為什麼台灣COVID-19的群體免疫很難達成?

  • 有新研究表明,人體因感染新冠病毒而產生的抗體,可能只會持續幾個月。
  • 專家指出,美國距離實現COVID-19的群體免疫,還差得很遠。
  • 戴口罩、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是防治 COVID-19傳播的最佳方法。

根據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全球已有2億3000萬人被診斷感染COVID-19,超過四百萬人死亡。有這麼多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你可能會認為我們即將實現群體免疫,以及這將有助於阻止病毒傳播。  但專家表示,要達到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需要 60% 到 70% 的人口被感染。但即使是在我們所知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也遠遠未達群體免疫的標準。​​

以義大利為例,受災最嚴重的城市。確診率是12.6%,當地的死亡人數攀升。遠遠不及70%,便已造成極大的傷害。

 

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也稱為群體效應、社區免疫)是一種間接保護傳染病的形式,當有足夠比例的人口對感染免疫時,無論是通過先前的感染或接種疫苗,從而降低缺乏免疫力的個體感染的可能性。免疫個體不太可能導致疾病傳播,破壞感染鏈,從而阻止或減緩疾病的傳播。社區中免疫個體的比例越大,非免疫個體與感染個體接觸的可能性就越小。

個人可以通過從早期感染中恢復或通過接種疫苗來獲得免疫力。

群體免疫的可能性?

一項新研究表明,人們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產生的免疫力可能會在幾個月內消失,並且可能再次感染。因此,群體免疫可能難以預測。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學院傳染病學教授道迪(David Dowdy)表示:「如果抗體無法長時間幫助我們抵禦病毒,那麼我們就不太可能從大規模的自然感染中獲得群體免疫」。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對 96 名確診COVID-19的患者進行了抗體檢測。他們發現抗體水準會在症狀出現後第3週達到高峰值,但隨後急劇下降。並且重症患者的抗體水準會比輕症高。

台灣目前的人口數約2300萬人,根據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的數據資料,至今的累計確診人數為16337人,也就是台灣新冠肺炎的感染率為0.069%,若愈達到70%的標準,必須要有1610萬人感染。

 

群體免疫的後果

我們可以從瑞典的例子切入,瑞典人口約1千多萬,採取不封城、鎖國政策,他們決定透過讓每個人都被感染,來建立群體免疫。瑞典確診人數至2021年10月有116萬人,死亡逾1萬4千多人,他們的病例數佔總人口數的比例,比周圍的任何國家都高出許多,對瑞典的經濟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而且還遠未達到群體免疫。

值得探討的是,​​沒有症狀不等同於沒有傷害。我們還需要注意感染帶來的慢性併發症,例如肺纖維化、肝腎損傷、心肌炎、心肺功能下降的心肌病症。

 

接種疫苗與群體免疫

根據BBC NEWS的文章表示:「只有當新冠疫苗能阻斷病毒傳播時,群體免疫才有意義。」美國華盛頓特區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數學生物學家薛維塔·班薩爾(Shweta Bansal)認為:「獲得群體免疫力的唯一方法就是給每個人接種疫苗。阻止病毒傳播的疫苗,效力需要非常高,才能使群體免疫力發揮作用」

然而,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傳染病學者塞繆爾·斯卡皮諾(Samuel Scarpino)有不同的看法:「疫苗阻斷病毒傳播的能力並不需要達到100%才能產生作用。即使是70%的有效性也是很驚人的。」

 

接種疫苗的猶豫心理vs反疫苗

疫苗猶豫和反疫苗是有區別的,那些完全反對接種疫苗的人,會將疫苗的一切妖魔化,甚至否認COVID-19是個問題。而那些猶豫接種疫苗的人,在過去的經驗中有可能接種過一些疫苗,並且可能害怕疫苗的某些方面,如副作用、暈針等。

這些人可能正在尋求更多的資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顧慮。我們建議,在與疫苗猶豫的人交談時,重要的是不要任意批評,而是必須承認這種猶豫和懷疑,並且可以尋求諮詢他們信任的醫師、藥師的幫助,或從可靠的資訊來源來收集資訊。一項研究表明,說服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接種疫苗的最佳方式是,討論疫苗可以「降低死亡風險」,而不是討論症狀的減少和住院的可能性。

 

Delta變種病毒的到來與反疫苗

2020年還在猶豫是否要接種疫苗的人,現在有三分之一開始願意接種COVID-19疫苗。《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研究報告說,從2020年底到2021年初,人們對疫苗的猶豫程度有所下降,32%的人開始願意接種疫苗。

凱撒家庭基金會本周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探討了疫苗接種意願上升的一些原因。在調查中,自6月1日以來接種疫苗的人中,有39%的人表示,Delta變種病毒的擴散促使他們接種疫苗。另有38%的人說,看見人滿為患的醫院,使他們認知到新冠肺炎是真實存在,並體會到它的嚴重性,也有人說,他們有認識的人在COVID-19疫情中重症或死亡。

 

渡過疫情

我們從這場疫情中學到了很多,醫學研究快速發展。我們越來越擅長治療、出現了新型態的試驗方法,也對防疫有了更好的觀念。專家呼籲,造成疫情擴大的主要因素,是人們輕忽防疫的行為,美國南部地區便是因此引發了肆虐的、失控的疫情。最好的做法是改變我們的個人行為,例如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直到有足夠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

 

參考資料:

 

版權聲明:

未經美德醫療許可,您不得複製、修改、發布、展示、轉貼或以任何方式轉載本網站上的任何內容,或將本文建置於資料庫。如需使用文章內容,請聯繫:pr@medtecs.com

免責聲明:

本文中包含的內容僅供參考,公司不保證內容的準確性、相關性、及時性或完整性,對於本文內容的錯誤或遺漏,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Chloe

Chloe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